欢迎来到粤港宝典!
销售咨询热线:
15666889252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全自动雨量监测站的核心技术原理是什么

全自动雨量监测站的核心技术原理是什么

更新时间:2025-05-14浏览:13次

  【JD-YJ1】,【竞道科技专注水雨情设备厂家,自产自销,质量价格任你比!】。

  全自动雨量监测站的核心技术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感知、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数据传输共享三个关键环节,以下为你展开介绍:

  传感器感知原理

  传感器是全自动雨量监测站的核心部件,常见的有翻斗式、光学式等类型。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为例,它由承雨器、上翻斗、计量翻斗、计数翻斗及干簧管等构成。承雨器呈漏斗状,用于收集雨水并引导其流入上翻斗,当上翻斗内雨水积聚到一定量时,因重心偏移而翻转,将雨水倒入计量翻斗。计量翻斗容积精确,当其接满预设量雨水后翻转,触发计数翻斗动作,计数翻斗的动作被干簧管检测到,干簧管在附近永磁体磁场变化作用下闭合或断开,产生雨量信息的电信号。光学式传感器则是利用雨滴对光信号的影响来测量,当雨滴落到光学传感器上时,会产生光信号的变化,传感器根据雨滴的反射信号,精确测量雨滴的大小、数量和速度,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。

全自动雨量监测站

  数据采集处理原理

  数据采集器通过线路与传感器相连,实时采集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。它依据预设算法对信号进行解析处理,记录翻斗翻转次数,结合计量翻斗容积计算降雨量。例如,若计量翻斗对应0.2毫米雨量的特定容积,每翻转一次就代表0.2毫米的降雨量。数据采集器通常具有雨量显示、自动记录、实时时钟、历史数据记录、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,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整理,为后续的数据传输和分析做准备。

  数据传输共享原理

  采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。传输方式包括无线通信技术(如GPRS、4G、LoRa等)和有线连接方式(如光纤、以太网等)。现代全自动雨量监测站多采用物联网技术,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控。数据中心或监测站接收到数据后,会进行进一步的处理、存储和分析,生成降雨趋势图、统计表等形式的数据展示,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
 

邮件联系我们:[email protected]
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
©2025 粤港宝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鲁ICP备20021226号-3